燕窩性平,味甘。入肺、胃二經。屬健康天然食品,男女老幼,四季皆宜。
<<本草求真>>記載: “燕窩,入肺生氣,入腎滋水,入胃補中,俾其補不致燥,潤不致滯,而為藥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。”其功能大補肺陰,益氣補中,化痰止咳,潤燥澤枯,生津養血,為病後諸虛之妙品。另外,據香港中文大學生化學江潤祥教授的研究證實,燕窩中的活性蛋白質具有三種功能:
1. 促進表皮細胞組織的再生;
2. 增加細胞誘發的免疫功能;
3. 增加個體對X放射線損害的抗禦。
祖國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研究不謀而合,均證明燕窩對人體起了養生與健美之效用,具促進新陳代謝及增強機能之作用,達致延緩衰老,保持肌膚幼嫩。
食療者,寓食於療也,它取藥物之性,用食物之味,共同配合,能扶正固本,相得益彰。
燕窩的烹調方法,多不勝數,現簡單介紹燕窩的浸法,燉法,並從醫學的角度,根據不同體質選擇配料,供貴客參考。
一般的做法,是把各類燕窩以清水浸潤,直至變成膨漲鬆散狀態,如見有羽毛或雜質時,以小鉗挑毛去污,並把兩端燕角撕剪成片狀 ,然後盛於密網狀罩籬內過濾,以清水沖洗乾淨,瀝乾備燉。至於浸發時間及蒸燉時間,可參照下表:
各種燕窩的浸法與燉法 產地 浸發時間
(清水浸潤)蒸燉時間
(以水沸時計起)耐燉程度
(六★為最耐)提示 印尼官燕窩 白燕 約2小時 約15-30分鐘 ★ 1. 將浸好之燕窩加適量開水(水位應不超過燉盅的七成),隔水文火燉
2. 燉好後加入搗碎之冰糖拌勻溶化,即可取食
3. 血燕質地較硬,必要時應延長燉的時間
黃燕 約4小時 約30-40分鐘 ★★ 血燕 約12小時 約60-90分鐘 ★★★ 越南(會安)燕窩 約3小時 約30-40分鐘 ★★ 泰國(暹羅)燕窩 白燕 約12小時 約120分鐘 ★★★★ 黃燕 約12小時 約150分鐘 ★★★★★ 血燕 約12-24小時 約180分鐘 ★★★★★★ 馬來西亞燕餅 約12小時 約60分鐘 ★★★
小貼士:
1. 燕窩是由金絲燕啣食海上生物,經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凝固而成,為水溶性食品,遇高溫會使其溶解,並會破壞其活性蛋白,造成營養損耗,故要隔水文火燉,切勿直接煮沸。
2. 由於不同產地的燕窩之溶解程度都不同,所以除按照以上的浸燉方法之外,也要細心觀察其耐燉程度,而靈活調整其蒸燉時間。 另外,不少人是把燕窩 “浸過夜”,尤其是印尼白燕,更要緊記把燉的時間相對縮短,以製作出營養及口感兼備的燕窩。
3. 為保持新鮮,請將購買後之燕窩存放雪櫃的蔬菓格冷藏為佳。
食療選擇 名稱 配料
(二至三人份量)烹調方法 功效 適應 高麗參燉燕窩 高麗參3~4錢(約10-15g),燕窩約5錢(約20g) 先將高麗參片加適量開水燉1小時,使其出味,再加入浸好之燕窩一同蒸燉即可(請參考上述浸燉燕窩之方法) 大補元氣
補肺益脾
強心益智四肢冰冷,面色蒼白,大便稀溏,聲低息微等體質偏寒者(俗稱寒底) 西洋參燉燕窩 西洋參 3~4錢(約10-15g),燕窩 約5錢(約20g) 先將西洋參片(野山洋參更隹)加適量開水燉1小時,使其出味,再加入浸好之燕窩一同蒸燉即可(請參考上述浸燉燕窩之方法) 補氣養陰
清熱生津渴喜冷飲,面色紅赤,大便秘結,五心煩熱,虛火所致之口舌生瘡 等體質偏熱者(俗稱熱底) 川貝杏仁燉燕窩 川貝3錢(約12g),杏仁3錢(約12g),陳皮1錢(約3g),燕窩約5錢(約20g) 先將酌量川貝,杏仁捣碎,加適量開水及陳皮煎1小時(燥熱咳者,可加雪梨1個,去心切塊),去渣留水,然後加入浸好之燕窩一同蒸燉即可(請參考上述浸燉燕窩之方法) 止咳化痰
潤肺理氣急慢性氣管,肺虛久咳,虛勞咳嗽者 冬蟲夏草燉燕窩 冬蟲夏草3~4錢(約10-15g),淮山,杞子各5錢(各約20克),生薑三片,竹絲雞半隻,燕窩約5錢(約20g) 先將竹絲雞取其淨肉,飛水,所有材料及適量開水,隔水燉3小時,再加入浸好之燕窩一同蒸燉(請參考上述浸燉燕窩之方法),後加食鹽調味即可 補腎益肺
理氣健脾
養肝明目
誘發免疫功能腎氣不足,腦力衰退,視力減退,慢性喘咳,易於感冒者 燕窩瘦肉粥 瘦肉2兩(約75g),元貝6錢(約23g),蓮子,淮山各5錢(各約20克),白米3兩(約110g),燕窩約5錢(約20g) 於開水中置入切碎之瘦肉,撕成幼絲的元貝,蓮子,淮山及白米共煲至水滾,改為文火,煮成稀稠適中的粥糊,再加入燉好之燕窩(請參考上述浸燉燕窩之方法),後加食鹽調味即可 補脾健胃
促進食慾
助長發育
提高低抗力胃口欠佳,食欲不振及病後初癒者
注意:
調味時可以根據各人的飲食習慣及口味不同,選擇不同食法:
甜食- 甜味主入脾經,起緩和調補作用,味道較好,被多數食家所採納。高血壓,腎炎,心力衰竭引
,水腫者等,因醫學上攝食原則是低鹽,故應取甜捨鹹。
鹹食- 鹹味主入腎經,能清火涼血解毒,適合於某些不想吃糖或忌糖者(如糖尿病患者)。
按照中醫辨證論治原則,要收到藥物治療與食物營養的雙重效應,最好依不同體質選擇不同配料及藥材,以達食借藥力,藥助食功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