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窝性平,味甘。入肺、胃二经。属健康天然食品,男女老幼,四季皆宜。
<<本草求真>>记载: “燕窝,入肺生气,入肾滋水,入胃补中,俾其补不致燥,润不致滞,而为药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。”其功能大补肺阴,益气补中,化痰止咳,润燥泽枯,生津养血,为病后诸虚之妙品。另外,据香港中文大学生化学江润祥教授的研究证实,燕窝中的活性蛋白质具有三种功能:
1. 促进表皮细胞组织的再生;
2. 增加细胞诱发的免疫功能;
3. 增加个体对X放射线损害的抗御。
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研究不谋而合,均证明燕窝对人体起了养生与健美之效用,具促进新陈代谢及增强机能之作用,达致延缓衰老,保持肌肤幼嫩。
食疗者,寓食于疗也,它取药物之性,用食物之味,共同配合,能扶正固本,相得益彰。
燕窝的烹调方法,多不胜数,现简单介绍燕窝的浸法,炖法,并从医学的角度,根据不同体质选择配料,供贵客参考。
一般的做法,是把各类燕窝以清水浸润,直至变成膨涨松散状态,如见有羽毛或杂质时,以小钳挑毛去污,并把两端燕角撕剪成片状 ,然后盛于密网状罩篱内过滤,以清水冲洗干净,沥干备炖。至于浸发时间及蒸炖时间,可参照下表:
各种燕窝的浸法与炖法 产地 浸发时间
(清水浸润)蒸炖时间
(以水沸时计起)耐炖程度
(六★为最耐)提示 印尼官燕窝 白燕 约2小时 约15-30分钟 ★ 1. 将浸好之燕窝加适量开水(水位应不超过炖盅的七成),隔水文火炖
2. 炖好后加入捣碎之冰糖拌匀溶化,即可取食
3. 血燕质地较硬,必要时应延长炖的时间
黄燕 约4小时 约30-40分钟 ★★ 血燕 约12小时 约60-90分钟 ★★★ 越南(会安)燕窝 约3小时 约30-40分钟 ★★ 泰国(暹罗)燕窝 白燕 约12小时 约120分钟 ★★★★ 黄燕 约12小时 约150分钟 ★★★★★ 血燕 约12-24小时 约180分钟 ★★★★★★ 马来西亚燕饼 约12小时 约60分钟 ★★★
小贴士:
1. 燕窝是由金丝燕衔食海上生物,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凝固而成,为水溶性食品,遇高温会使其溶解,并会破坏其活性蛋白,造成营养损耗,故要隔水文火炖,切勿直接煮沸。
2. 由于不同产地的燕窝之溶解程度都不同,所以除按照以上的浸炖方法之外,也要细心观察其耐炖程度,而灵活调整其蒸炖时间。 另外,不少人是把燕窝 “浸过夜”,尤其是印尼白燕,更要紧记把炖的时间相对缩短,以制作出营养及口感兼备的燕窝。
3. 为保持新鲜,请将购买后之燕窝存放雪柜的蔬菓格冷藏为佳。
食疗选择 名称 配料
(二至三人份量)烹调方法 功效 适应 高丽参炖燕窝 高丽参3~4钱(约10-15g),燕窝约5钱(约20g) 先将高丽参片加适量开水炖1小时,使其出味,再加入浸好之燕窝一同蒸炖即可(请参考上述浸炖燕窝之方法) 大补元气
补肺益脾
强心益智四肢冰冷,面色苍白,大便稀溏,声低息微等体质偏寒者(俗称寒底) 西洋参炖燕窝 西洋参 3~4钱(约10-15g),燕窝 约5钱(约20g) 先将西洋参片(野山洋参更隹)加适量开水炖1小时,使其出味,再加入浸好之燕窝一同蒸炖即可(请参考上述浸炖燕窝之方法) 补气养阴
清热生津渴喜冷饮,面色红赤,大便秘结,五心烦热,虚火所致之口舌生疮 等体质偏热者(俗称热底) 川贝杏仁炖燕窝 川贝3钱(约12g),杏仁3钱(约12g),陈皮1钱(约3g),燕窝约5钱(约20g) 先将酌量川贝,杏仁捣碎,加适量开水及陈皮煎1小时(燥热咳者,可加雪梨1个,去心切块),去渣留水,然后加入浸好之燕窝一同蒸炖即可(请参考上述浸炖燕窝之方法) 止咳化痰
润肺理气急慢性气管,肺虚久咳,虚劳咳嗽者 冬虫夏草炖燕窝 冬虫夏草3~4钱(约10-15g),淮山,杞子各5钱(各约20克),生姜三片,竹丝鸡半只,燕窝约5钱(约20g) 先将竹丝鸡取其净肉,飞水,所有材料及适量开水,隔水炖3小时,再加入浸好之燕窝一同蒸炖(请参考上述浸炖燕窝之方法),后加食盐调味即可 补肾益肺
理气健脾
养肝明目
诱发免疫功能肾气不足,脑力衰退,视力减退,慢性喘咳,易于感冒者 燕窝瘦肉粥 瘦肉2两(约75g),元贝6钱(约23g),莲子,淮山各5钱(各约20克),白米3两(约110g),燕窝约5钱(约20g) 于开水中置入切碎之瘦肉,撕成幼丝的元贝,莲子,淮山及白米共煲至水滚,改为文火,煮成稀稠适中的粥糊,再加入炖好之燕窝(请参考上述浸炖燕窝之方法),后加食盐调味即可 补脾健胃
促进食欲
助长发育
提高低抗力胃口欠佳,食欲不振及病后初愈者
注意:
调味时可以根据各人的饮食习惯及口味不同,选择不同食法:
甜食- 甜味主入脾经,起缓和调补作用,味道较好,被多数食家所采纳。高血压,肾炎,心力衰竭引
,水肿者等,因医学上摄食原则是低盐,故应取甜舍咸。
咸食- 咸味主入肾经,能清火凉血解毒,适合于某些不想吃糖或忌糖者(如糖尿病患者)。
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,要收到药物治疗与食物营养的双重效应,最好依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配料及药材,以达食借药力,药助食功之效。